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作者】 郭竹郧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新区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双减”政策对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通过海练劳动教育理念、构建“斐劳”课程体系。确立“六有”年级目标、开展PBL项目等措施开发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着力培养“有底蕴、有智禁、有担当”的未来公民,真正实现以劳动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资源开发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劳动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提高劳动创新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体现了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更加契合学校发展实际。从现实来看,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并没有专门的教材以及系统的课程体系。据此,学校就可以结合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例如,可以充分和用学校边边角角的闲置十地,开设《田园花卉校本课程》,它是以实践劳动为主要形式,以基本的劳动技能教育和科学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把学生由课堂内带入课外、带入生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平整十地,同时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蔬菜、花草。在旁边让学生设计主题展示栏,开设属于学生的自然教室。在此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浇水、除草、间苗等基本的劳动,在劳动中告知学生这些劳动作物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观察、写作,这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了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劳动需求,可以根据农作物、花卉的生活习性和种植难度进行分类安排,对小学低年级还是培养学生学会照顾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品格。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则是初步掌握种植、手工制作等基本劳动,学会简单的生产劳动和劳动中的合作,学会珍惜劳动成果。这样的实践性劳动教育比单纯说教对学生来说更有意思,其教育实效会更加明显。
二、深入挖掘: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8]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蕴含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一方面,学校要拓宽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白自已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的劳动经验与体验,开发出契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课程资源。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世界密不可分,若教师开发出来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劳动体验,则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难以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关于劳动教育的素材在小学各个学科都能够进行发掘,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中所节选的篇目很多是讴歌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的文章,这些就可以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素材。而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数学知识就是来源干我们身边的生产和生活,适度的挖掘使学生知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科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技术都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劳动教育的素材,如“挑战第一次”这目内容中就有鼓励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内容,这就能够开展劳动教育。通过这样的深度挖掘也能够使学生知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对劳动的认知。
四、扩大教育资源的范围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着眼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宓切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从而扩大劳动教育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课堂转移到其他场所,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积极学习,还可以了解到劳动的意义。例如《面包房里的劳动》,在导入环节,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是否会制作面包,但学生们都说不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制作面包的录像,让同学们知道面包需要什么材料,以及如何制作面包。在教学结束后,请同学们到面包房里去参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块面包。通过参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服务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周边进行大扫除、到一些种植基地参与农业劳动、到养鸡场学习生产管理等。通过开展社会主题实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劳动教育服务,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实践,例如:在耕作的时候,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怎样预防和消灭病虫害,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从复杂性思维视角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究,助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实现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可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劳动教育;教育资源开发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劳动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提高劳动创新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体现了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更加契合学校发展实际。从现实来看,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并没有专门的教材以及系统的课程体系。据此,学校就可以结合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例如,可以充分和用学校边边角角的闲置十地,开设《田园花卉校本课程》,它是以实践劳动为主要形式,以基本的劳动技能教育和科学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把学生由课堂内带入课外、带入生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平整十地,同时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蔬菜、花草。在旁边让学生设计主题展示栏,开设属于学生的自然教室。在此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浇水、除草、间苗等基本的劳动,在劳动中告知学生这些劳动作物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观察、写作,这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了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劳动需求,可以根据农作物、花卉的生活习性和种植难度进行分类安排,对小学低年级还是培养学生学会照顾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品格。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则是初步掌握种植、手工制作等基本劳动,学会简单的生产劳动和劳动中的合作,学会珍惜劳动成果。这样的实践性劳动教育比单纯说教对学生来说更有意思,其教育实效会更加明显。
二、深入挖掘: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8]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蕴含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一方面,学校要拓宽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白自已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的劳动经验与体验,开发出契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课程资源。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世界密不可分,若教师开发出来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劳动体验,则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难以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关于劳动教育的素材在小学各个学科都能够进行发掘,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中所节选的篇目很多是讴歌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的文章,这些就可以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素材。而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数学知识就是来源干我们身边的生产和生活,适度的挖掘使学生知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科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技术都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劳动教育的素材,如“挑战第一次”这目内容中就有鼓励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内容,这就能够开展劳动教育。通过这样的深度挖掘也能够使学生知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对劳动的认知。
四、扩大教育资源的范围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着眼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宓切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从而扩大劳动教育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课堂转移到其他场所,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积极学习,还可以了解到劳动的意义。例如《面包房里的劳动》,在导入环节,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是否会制作面包,但学生们都说不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制作面包的录像,让同学们知道面包需要什么材料,以及如何制作面包。在教学结束后,请同学们到面包房里去参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块面包。通过参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服务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周边进行大扫除、到一些种植基地参与农业劳动、到养鸡场学习生产管理等。通过开展社会主题实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劳动教育服务,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实践,例如:在耕作的时候,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怎样预防和消灭病虫害,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从复杂性思维视角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究,助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实现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可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