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
【作者】 吉木日芝
【机构】 四川省昭觉县地莫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在育人范围和要求上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非连续性文本作为现代语文教学凭借的重要材料,其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同样异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有效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多模态语言材料,是指表现形式多样的、载体上不连续的、内容上不连贯的模态形式,如图表、图画、符号、地图、表格、时间线、短视频等。这些模态形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样单一的文本教学,对非连续性文本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教学关注和方法实施。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在拓宽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洁的特点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读图时代的重要特征。强化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不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更能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促进全面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通过培养这一能力,不仅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语文见识不多,对新鲜事物、图画等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丰富多彩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来实施,如儿童杂志中的图画故事、世界地图、成语故事图表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文本类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的实施中就可以选择《我爸爸》这个绘本进行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了解作者和出版社信息,然后指导学生逐页看图,结合简单文字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夸张、变形的图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想法,如“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动作搞笑”“我爸爸像河马一样跳舞那般愉悦心怀快乐”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和讨论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图画、图表的形式特点,从中发现有趣的信息。例如,给学生呈现一张地图,让他们观察地图上的标志物、颜色等特点,从而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例如,设计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操作活动展开教学实施,如让学生根据图表信息解答实际问题。例如,提供一张气温变化图,让学生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提高理解能力。
(三)多角度解读,培养思维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模态多,较为抽象,对学生理解能力、慨括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展开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种解读,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助力学生感知和理解。例如,引导学生从时间线的线索出发,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或者从地图的标示出发,思考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等。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在实施时可以借助视频展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特点,并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西沙群岛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中的图表和插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运用对比学习,开阔思维
通过不同文本素材的对比学习,鼓励学生自发挖掘和理解不同素材中的蕴含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两幅不同主题的地图,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锻炼猜读能力,提升想象力
猜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插图想象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插画鼓励学生联系图文想象课本文字叙述的情景,并简单描述自己的想象结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出前半部分情节,鼓励学生想象故事的下步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猜测。如在《西门豹治邺》课中,教师可以先讲述前半部分故事然后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想象,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二)反思与改进
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经验,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等方面的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更有效地发展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理解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时间需要长、教学策略需要多的任务实施。通过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和讨论、多角度解读培养思维能力、运用对比学习开阔思维以及锻炼猜读能力提升想象力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也是实现教学预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接下来的新课标践行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轩颖,基于比较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年。
[2]段天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管见[J].语文建设,2021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多模态语言材料,是指表现形式多样的、载体上不连续的、内容上不连贯的模态形式,如图表、图画、符号、地图、表格、时间线、短视频等。这些模态形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样单一的文本教学,对非连续性文本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教学关注和方法实施。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在拓宽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洁的特点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读图时代的重要特征。强化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培养不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更能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促进全面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通过培养这一能力,不仅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语文见识不多,对新鲜事物、图画等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丰富多彩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来实施,如儿童杂志中的图画故事、世界地图、成语故事图表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文本类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的实施中就可以选择《我爸爸》这个绘本进行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了解作者和出版社信息,然后指导学生逐页看图,结合简单文字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夸张、变形的图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想法,如“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动作搞笑”“我爸爸像河马一样跳舞那般愉悦心怀快乐”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和讨论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图画、图表的形式特点,从中发现有趣的信息。例如,给学生呈现一张地图,让他们观察地图上的标志物、颜色等特点,从而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例如,设计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操作活动展开教学实施,如让学生根据图表信息解答实际问题。例如,提供一张气温变化图,让学生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提高理解能力。
(三)多角度解读,培养思维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模态多,较为抽象,对学生理解能力、慨括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展开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种解读,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助力学生感知和理解。例如,引导学生从时间线的线索出发,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或者从地图的标示出发,思考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等。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在实施时可以借助视频展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特点,并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西沙群岛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中的图表和插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运用对比学习,开阔思维
通过不同文本素材的对比学习,鼓励学生自发挖掘和理解不同素材中的蕴含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两幅不同主题的地图,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锻炼猜读能力,提升想象力
猜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插图想象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插画鼓励学生联系图文想象课本文字叙述的情景,并简单描述自己的想象结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出前半部分情节,鼓励学生想象故事的下步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猜测。如在《西门豹治邺》课中,教师可以先讲述前半部分故事然后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想象,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二)反思与改进
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经验,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等方面的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更有效地发展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理解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时间需要长、教学策略需要多的任务实施。通过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和讨论、多角度解读培养思维能力、运用对比学习开阔思维以及锻炼猜读能力提升想象力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也是实现教学预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接下来的新课标践行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轩颖,基于比较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年。
[2]段天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管见[J].语文建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