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方式
【作者】 李措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是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要求。本文结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实例探讨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方式,包括有效利用教材、积极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等。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内化为自觉行动,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促进;有效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阶段实现能力提升、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培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践行能力、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知与行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和明了一些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表现为明理与行动的不对称。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这几年教与研的实践中,我对此展开了方法探究,接下来用下面的篇幅来聊述其有效方式。
一、有效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凭借。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实施应做到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育人规律和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编排,有效利用教材的思想引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理,更能促进言行、知行的合一。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丰富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掌握和内化道德和法治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成长的节拍》一课中教材通过“梦想的含义”、“努力就有改变”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二)注重教材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性。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和践行要求。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交警”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交通场景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在培养他们法治意识的同时促使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
二、积极开展亲身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前提就是“化知为行”,有效利用教材是为了让学生“知理”“明理”,而开展亲身体验活动是促进学生把知道的“理”化为切合实际的行为,成为正确的道德践行和法治观念。
(一)利用红色基地和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红色基地和社会资源是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搭建平台,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知行合一的力量和必要。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创新企业,让他们亲历了解科技创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在知行合一中生成。
(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青春的情绪》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绪管理”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注重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乃是目前德育实施的一个有效抓手,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实施。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在得以拓宽眼界的同时知识得到了生活化运用,强化了学以致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这此活动作为教学实施的组成,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中华卓越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现状等重要教育主题的认识,同时也增进了社会公德的实践。它沿袭并发扬了我国古代游学思想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智慧理念,倡导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三、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如果说亲身体验活动是促进学生“化知为行”的一种方式,那创设生活情境则属于更直接地促进学生“化知为行”的实践方式,做到学以致用、边学边实践。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该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因此课堂上应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作为实施抓手,让学生在具体的甚至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以礼待人》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家庭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家庭聚会中学会如何以礼待人、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等道德规范。
(二)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少年的担当》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从而增强他们法治意识。
实践表明,通过有效利用教材、积极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和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实施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优教优化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的支持和投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知行合一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贵兵,构建“知行合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学园,2022年。
[2]李芳梅,“知行合一”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J].教育现代化,2021年。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促进;有效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阶段实现能力提升、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培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践行能力、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知与行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和明了一些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表现为明理与行动的不对称。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这几年教与研的实践中,我对此展开了方法探究,接下来用下面的篇幅来聊述其有效方式。
一、有效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凭借。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实施应做到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育人规律和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编排,有效利用教材的思想引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理,更能促进言行、知行的合一。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丰富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掌握和内化道德和法治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成长的节拍》一课中教材通过“梦想的含义”、“努力就有改变”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二)注重教材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性。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和践行要求。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交警”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交通场景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在培养他们法治意识的同时促使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
二、积极开展亲身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前提就是“化知为行”,有效利用教材是为了让学生“知理”“明理”,而开展亲身体验活动是促进学生把知道的“理”化为切合实际的行为,成为正确的道德践行和法治观念。
(一)利用红色基地和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红色基地和社会资源是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搭建平台,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知行合一的力量和必要。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创新企业,让他们亲历了解科技创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在知行合一中生成。
(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青春的情绪》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绪管理”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注重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乃是目前德育实施的一个有效抓手,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实施。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在得以拓宽眼界的同时知识得到了生活化运用,强化了学以致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这此活动作为教学实施的组成,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中华卓越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现状等重要教育主题的认识,同时也增进了社会公德的实践。它沿袭并发扬了我国古代游学思想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智慧理念,倡导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三、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如果说亲身体验活动是促进学生“化知为行”的一种方式,那创设生活情境则属于更直接地促进学生“化知为行”的实践方式,做到学以致用、边学边实践。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该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因此课堂上应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作为实施抓手,让学生在具体的甚至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以礼待人》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家庭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家庭聚会中学会如何以礼待人、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等道德规范。
(二)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少年的担当》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从而增强他们法治意识。
实践表明,通过有效利用教材、积极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和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实施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优教优化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的支持和投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知行合一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贵兵,构建“知行合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学园,2022年。
[2]李芳梅,“知行合一”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J].教育现代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