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何 平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麻栗镇阿月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为学生的未来教育提供基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入门课程,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情况,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创新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正确认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树立创新思想;改变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构造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生态体系。
  一、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法
  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活动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书本教材、传统的教学框架,而应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启发、诱导,为每个学生撑起一片创新的天空。在教学上改变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积极运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探究式”、“表演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阅读课文《地球清洁师》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
  二、积极营造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教育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优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认为:“为得到最好的效果,必须鼓励创造性的环境成为儿童整个生活的背景。”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优化的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小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泼和丰富,才会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多提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就难有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
  四、结合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小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将这种想象力转换成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出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这种方式在学习古诗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如在读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诗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卷,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将大脑中所形成的画面画出来,这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去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学习效果肯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