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优化数学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谭慧华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实验小学校



【正文】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相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法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全相同的。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探索解答问题,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的“六大”忌
  1、忌提问过多。它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表面上看课堂上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
  2、忌问题目标不明。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提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低年级的小朋友想象丰富、天真烂漫,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看图说话似的。一方面是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
  3、忌问题过小。有些老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不言而喻,问题过小,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4、忌语言生硬。教学提问是师生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效交往的前提是双方心理感觉上的平等友好。因此,老师提问应该放下架子,语气平缓,态度和蔼,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要讽刺打击,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或答不完整,老师要给予鼓励或给他搭一点“梯子”。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吗?”“这道题你打算怎样算呢?能告诉大家吗?”等等。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美妙的答案。
  5、忌不区分对象。有些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对象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只提问好学生,或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班级里,学生的基础和智力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要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应抽中差生来回答,对于一般的问题让中上生来回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优秀的学生来回答。
  6、忌问后即答。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没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
  二、提问设计要精当
  1、提问要紧扣主题,注重问题的明确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使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如有位教师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出现“0.25、1.36”后提问:这个点是什么点?这些数是什么数?很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如果把问题改成:“这些数都有一个什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小数点,像这些有小数点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这样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学习小数。
  2、提问要深浅适宜,注重问题的思考性。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性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有位教师先让学生计算”10.25÷12.5”,接着过渡到”10.25÷12.5”,再设问:(1)这道题与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思维转折处设问)(2)你怎样把它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关键处设问)(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规律探求出设问)这样,这样,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强化了问题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问要精炼准确,(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注重问题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例如,教学除数是25、125的整数除法的简算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1)一个数除以100,商与被除数有什么关系?(2)400÷25中,除数不是100,你怎样使它变成100?(3)除数扩大了4倍,若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4)简算400÷25、600÷25、900÷25,各得多少?(5)你能很快算出4000÷125 的结果吗?同时说明其算理。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简算的算理,提高简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问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应注意上、中、下生兼顾。比如难度较大的题,可让优生回答,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用他们的思维去启发其他学生;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5、提问要及时反馈,注重问题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只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提问后应注意三点:(1)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2)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下结论;(3)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认为三角形按边分就是按不同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来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接受必须按同一个三角形边的长短特点来分,可以拿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如果按不同三角形边的长短特点来分,实际就是按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来分,那么就有很多情况,分也分不完,所以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个三角形内三条边的长短关系。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实施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