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政治教学走进生活

【作者】 韩艳荞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三中学



【正文】  基于《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强调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政课加入了许多新的知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和选择性课程承上启下,内容更加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以致用,树立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就需要将政治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以及课下探究中,对政治教学走进生活深有体会,现对自己收获进行总结。
  一、收集生活中的素材
  高中政治知识庞杂涉及内容广泛,涉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法治,逻辑思维等。看似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日常,但知识理论性强,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大。如果能够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其中,把晦涩的知识理论转化为生动具体的事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可以用“水滴石穿”,“聚沙成塔”,拔头发直到变成秃子等类似的事例,再如教师讲“形而上学思维”时,用“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的危害。讲“民事权利中人身权”时,列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总之,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成为教师授课的素材,同时教师也应提高筛选素材的能力,要善于选择与知识相关,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好素材。
  二、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 
  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后,重在应用实践,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就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趣味探究思考,情境分析,真正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讲法治生活“人身权利”时,让学生探究当自己写的照片被人恶意丑化发到网上时,我们应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利,以及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享有哪些权利以及需要履行哪些义务?再例如讲“辩证思维”时,从高三学生要进行的填报志愿入手,学生在报考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此来启示学生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趣味问答,启发学生思考,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更打开了学生思想的大门。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
  要让政治教学走进学生生活,不仅需要开放式教学方式,创新型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了解新知,减少和学生的“代沟”。教师让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师课下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切入点作为教学素材。
  例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发现学生私下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在讲到“辩证否定观”时,我以乒乓球比赛中“王楚钦”为例,与学生一起探究他在比赛失利后应如何战胜自己,再创佳绩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了他应改正自身不足,吸取教训,同时保留自身优势的观点,以此明确了“辩证否定观”的内涵。由此可见,教师多关注学生,找到与学生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
  让政治教学走进生活,是我在从事政治教学中的感悟,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仍然要不断思考努力探究的方向。政治教学生活化,不仅让政治课堂不在枯燥单调,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政治的乐趣。畅游在知识海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让思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需要教师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课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课下对学生的关注,以上是我在思政教学三年工作中的领悟,在今后教学中我将虚心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潜心工作,切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政治教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