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效应”探究

【作者】 张黎明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龙泰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艺术和技巧,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将“激励效应”融入语文教学活动,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达到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励效应,希望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实践活动;必要性;意志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激励效应”带来的优势,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口头激励方式,真正实现激励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真正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心理和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使激励教育真正融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激励效应”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力以赴地学习汉语。同时,教师应将“激励效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明确小学生的期望,让小学生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关注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通过激励实践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激励效应”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可以看出,兴趣是激励学生前进和学习的重要动力。将“激励效应”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教师通过榜样、奖励、语言等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更加关注语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
  同时,小学生的心灵是敏感而纯真的,鼓励和肯定会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如果他们盲目地批评和惩罚,就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激励效应”,除了激励性语言,教师还可以设置激励性学习场景,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活动,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保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意志力
  将“激励效应”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摆脱学习失败感,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经调查发现,对于部分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校将通过邀请家长和说服的方式进行教育。虽然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在“激励效应”的指导下,教师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闪光点和成功点,激励和鼓励学生,并坚持下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增强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俗话说,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怀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勇于提问,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达到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将“激励效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说和学生听的形式,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大胆提问。同时,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在面对一些启发性、针对性的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解疑、探索和思考,获得更多的新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效应”的原则
  (一)内因和外因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激励效应”时应遵循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外部因素主要指外部激励,内部因素主要指内部激励。在外部激励方面,具体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情感、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基于外部因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内部动机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实践和体验,这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相辅相成,相互关联。教师不仅要在外部环境的帮助下激发和激励学生,还要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形成内外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
  (二)全体性和个体性融合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激励效应”时,必须遵循集体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激励教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他们,让学生用心学习、用心探索、用心实践。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鼓励和鼓励,特别是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自信,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在设置激励手段时,教师还应注意集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不应一成不变地对待学生,而应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激励,真正体现激励效果的作用。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效应”的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激励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真正体现“激励效应”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有一个坚定的激励教育理念,意识到激励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关注语文学习,同时也能使教师获得理想的职业成就感,消除职业倦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树立学生需要被启发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到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肯定。教师的动机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从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激励作为一种教学习惯。“激励效应”的结果不能马上形成,而是需要教师具有持久的意志力和耐心,从而探索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激励理论和激励实践方案。当小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急于指责和批评他们,而应把学生放在平等和公平的位置,真正引导他们围绕小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找到学生的亮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规划符合学生发展的激励教育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营造激励性的教学氛围
  环境对小学生有很大影响,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容易使小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营造激励性的教学氛围,以体现“激励效应”的教学优势。教师应注意课堂环境的布置,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悬挂一些励志名言、格言、书法和绘画,随时提醒学生,更直观地鼓励学生进步,从而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应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这是激励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和双向互动,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优秀榜样,一种行为才能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此外,教师应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借助生动、幽默、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来激励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深奥知识更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课堂教育语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这不仅能体现“激励效应”的作用,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三)开展激励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开展激励性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纠正自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竞赛实践活动渗透“激励效应”。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在课堂活动上。通过竞赛实践活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不愿落后的学习心理。此外,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激励效应”与角色扮演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结合文章人物角色进行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锻炼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学习。对于部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能力,教师应加大宣传和鼓励力度,让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疏漏,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占主导地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把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要对象,结合他们的兴趣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语文学习铺平道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让课堂闪烁理性的光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0(12).
  [2]苏景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3).
  [3]张强.启程——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影响[J].赤子(上中旬),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