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作者】 王江涛
【机构】 河北省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众多中职语文教师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立足核心素养背景,对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实践策略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一、深挖教学资源,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职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做好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工作,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该课文向学生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让学生看到了贾府环境和贾府的人丁兴旺。而《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桥段。古典小说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融入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红楼梦》的相关背景和历史资料。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借助学习平台搜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并了解作者写《红楼梦》的经历,以及写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红楼梦》相关资料的挖掘,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与《红楼梦》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学术交流。针对《红楼梦》及《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研究有很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一线教师和专家就《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展开交流,汲取优秀教学经验,并探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关教学措施,这样可以让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也能实现教学合作。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整理。教师在经过一系列的线上搜集与交流后,往往会形成一些教学观点及教学数据,这些都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整理,便于在语文教学中系统应用。教师运用整理好的教学资料开展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组织线上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应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中职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可以积极融合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线上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组织线上读书分享会。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学生在读完《沁园春·长沙》后往往意犹未尽,想阅读更多作品,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组织线上读书分享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向大家分享各种类型的书籍,如赵一的《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从本书中看到林徽因感性又理智的文字,她在尘世的喧嚣中用寂静安然的心态向大家展现处世的智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尽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苦涩和面对苦难的骄傲;等等。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阅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线上分享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层次、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和引领,推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其次,开展线上习作赏析课。让每个学生都被看到是习作赏析课的理念。在线上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赏析的平台,习作中一句巧妙的话、一个有创意的开头、一个简洁的结尾,或者仅仅是一个醒目有灵气的题目,都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要求学生以本节课为主题进行写作,并在线上课堂中分享,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实现了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文字对文字的唤醒,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组织开展趣味语文活动。中职学生往往会对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趣味语文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学的世界,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讲述伟人故事,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中参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每班评选出5个优秀微视频上交年级组,进行二次评比,分别设“金牌讲故事达人”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为获奖者颁发奖状。线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关注线上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专业的训练,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所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联想、去探究,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最后一片叶子》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其他的教学案例,了解其他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问题。在此期间,教师也需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抵触心理。其次,呈现问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问题一:作者围绕“最后一片叶子”,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哪几个是最主要的?问题二:小说的结局是琼西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问题三:苏和“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联?苏的生活处境和琼西一样艰难,在琼西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她是怎样照顾琼西的?问题四:老画家贝尔曼和“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系?这四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而且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尝试很多方式,如请教教师、和同伴讨论、询问父母等,有的学生会选择独立思考,还有的学生会借助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学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便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新课标》,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挖教学资源、组织线上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呈现内容等,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并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奕婷.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3(11):36-37.
[2]唐静.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快乐阅读,2024(06):65-67.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一、深挖教学资源,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职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做好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工作,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该课文向学生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让学生看到了贾府环境和贾府的人丁兴旺。而《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桥段。古典小说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融入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红楼梦》的相关背景和历史资料。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借助学习平台搜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并了解作者写《红楼梦》的经历,以及写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红楼梦》相关资料的挖掘,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与《红楼梦》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学术交流。针对《红楼梦》及《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研究有很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一线教师和专家就《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展开交流,汲取优秀教学经验,并探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关教学措施,这样可以让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也能实现教学合作。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整理。教师在经过一系列的线上搜集与交流后,往往会形成一些教学观点及教学数据,这些都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整理,便于在语文教学中系统应用。教师运用整理好的教学资料开展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组织线上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应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中职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可以积极融合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线上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组织线上读书分享会。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学生在读完《沁园春·长沙》后往往意犹未尽,想阅读更多作品,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组织线上读书分享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向大家分享各种类型的书籍,如赵一的《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从本书中看到林徽因感性又理智的文字,她在尘世的喧嚣中用寂静安然的心态向大家展现处世的智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尽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苦涩和面对苦难的骄傲;等等。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阅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线上分享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层次、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和引领,推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其次,开展线上习作赏析课。让每个学生都被看到是习作赏析课的理念。在线上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赏析的平台,习作中一句巧妙的话、一个有创意的开头、一个简洁的结尾,或者仅仅是一个醒目有灵气的题目,都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要求学生以本节课为主题进行写作,并在线上课堂中分享,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实现了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文字对文字的唤醒,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组织开展趣味语文活动。中职学生往往会对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趣味语文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学的世界,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讲述伟人故事,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中参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每班评选出5个优秀微视频上交年级组,进行二次评比,分别设“金牌讲故事达人”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为获奖者颁发奖状。线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关注线上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专业的训练,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所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联想、去探究,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最后一片叶子》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其他的教学案例,了解其他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问题。在此期间,教师也需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抵触心理。其次,呈现问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问题一:作者围绕“最后一片叶子”,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哪几个是最主要的?问题二:小说的结局是琼西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问题三:苏和“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联?苏的生活处境和琼西一样艰难,在琼西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她是怎样照顾琼西的?问题四:老画家贝尔曼和“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系?这四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而且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尝试很多方式,如请教教师、和同伴讨论、询问父母等,有的学生会选择独立思考,还有的学生会借助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学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便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新课标》,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挖教学资源、组织线上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呈现内容等,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并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奕婷.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3(11):36-37.
[2]唐静.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快乐阅读,2024(0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