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 曾钧龙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漫水湾镇沙坝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策略。通过分析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锤炼坚强意志以及塑造良好学习习惯,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非智力因素;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与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共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持续性。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例如,对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感兴趣的学生,会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深入。
(二)促进知识吸收
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愉悦、自信等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在这种心境下,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思维更加敏捷,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也会增强。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充满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将会阻碍知识的有效摄入。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错过许多深入理解知识的机会。
(三)保障学习坚持性
数学学习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或挫折时,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坚韧意志的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地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直至问题解决。这种坚持性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逐步积累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学习的长远目标。
(四)提升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例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善于总结归纳等习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序、高效。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逐步建立起学习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创设趣味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如在教授“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文具,铅笔每支2元,笔记本每个5元,他带了20元,先买了3支铅笔,又买了2个笔记本,让学生帮助小明计算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开展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数字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按照一定规则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如依次加3或乘2等;“数学卡片配对”游戏,将数学算式与结果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进行配对。这些游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介绍数学文化
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等数学文化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领略数学的魅力。如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与艺术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敬仰之情,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培养积极数学情感
1.鼓励与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无论是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提出独特见解还是在学习上取得微小进步,教师都应以赞赏的语言、肯定的眼神或微笑给予回应。例如,当学生成功解决一道难题时,教师可以说:“你太棒了!这个解题思路非常新颖,老师为你骄傲。”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营造和谐氛围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讨论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共同探索正确答案。这样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对数学课堂产生好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锤炼坚强数学意志
1.设置适度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适度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觉得毫无成就感;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拓展性题目,如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关系以及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尝试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2.引导面对挫折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振作。例如,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试卷,找出知识漏洞和解题失误之处,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并鼓励他们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名人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勇往直前。
(四)塑造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尝试理解概念,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2.复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做课后练习题、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等。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该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步骤规范、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作业态度和规范程度进行评价反馈,及时纠正不良作业习惯。例如,对于书写潦草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重新书写,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对待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深远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锤炼坚强意志以及塑造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坚持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持续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非智力因素;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与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共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持续性。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例如,对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感兴趣的学生,会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深入。
(二)促进知识吸收
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愉悦、自信等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在这种心境下,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思维更加敏捷,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也会增强。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充满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将会阻碍知识的有效摄入。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错过许多深入理解知识的机会。
(三)保障学习坚持性
数学学习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或挫折时,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坚韧意志的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地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直至问题解决。这种坚持性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逐步积累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学习的长远目标。
(四)提升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例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善于总结归纳等习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序、高效。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逐步建立起学习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创设趣味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如在教授“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文具,铅笔每支2元,笔记本每个5元,他带了20元,先买了3支铅笔,又买了2个笔记本,让学生帮助小明计算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开展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数字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按照一定规则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如依次加3或乘2等;“数学卡片配对”游戏,将数学算式与结果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进行配对。这些游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介绍数学文化
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等数学文化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领略数学的魅力。如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与艺术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敬仰之情,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培养积极数学情感
1.鼓励与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无论是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提出独特见解还是在学习上取得微小进步,教师都应以赞赏的语言、肯定的眼神或微笑给予回应。例如,当学生成功解决一道难题时,教师可以说:“你太棒了!这个解题思路非常新颖,老师为你骄傲。”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营造和谐氛围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讨论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共同探索正确答案。这样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对数学课堂产生好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锤炼坚强数学意志
1.设置适度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适度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觉得毫无成就感;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拓展性题目,如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关系以及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尝试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2.引导面对挫折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振作。例如,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试卷,找出知识漏洞和解题失误之处,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并鼓励他们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名人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勇往直前。
(四)塑造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尝试理解概念,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2.复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做课后练习题、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等。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该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步骤规范、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作业态度和规范程度进行评价反馈,及时纠正不良作业习惯。例如,对于书写潦草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重新书写,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对待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深远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锤炼坚强意志以及塑造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坚持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持续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