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教育家精神活在课堂里
【作者】 刘永鸿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它蕴含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洞察。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教育家精神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课堂之中,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课堂教学;教育质量;学生发展
一、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者们长期实践、思考与总结的结晶,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与追求。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以及持续的学习与自我反思。这要求教育者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家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智润心:教育者应具备启迪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的能力,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2.尊重与关爱:教育家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始终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以关爱和尊重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3.自我反思与成长:教育者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4.探索创新:教育家们勇于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严谨治学:教育家们对待学术严谨认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确保教育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的策略
1.树立榜样,传承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同时,通过讲述教育家们的生平事迹与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激发他们对教育的敬畏与追求。
2.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这是从教师的专业责任和教育艺术这个角度对教育家进行了概括。从内涵来说,启智就是启迪智慧,这是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前儿童上学叫去启蒙,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启蒙,所谓启蒙就是去除蒙昧,点亮学生的智慧之光,润心指的是滋润心灵。心灵,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道德、情感、价值观、人格等比较广泛的领域,所以启智润心反映了教育的本体价值,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材施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艺术,建立在对学生的独特性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具有永恒的教育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材施教也有很多的论述,比如说他讲过,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家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潜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始终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此外,教育家们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擅长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领略学问的魅力;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学术、情感和社会技能等多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成长。要求教师要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秉承教育家因材施教的理念,通过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来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拓展其知识和能力范围。而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更为基础、系统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逐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爱好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热爱艺术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艺术元素,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运动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动中学,更直观地理解知识。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还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化,从而充分践行教育家精神,让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调和亲切的笑容,传递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鼓励。为了更进一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主动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者问题时,教师可以耐心倾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成长。
4.严谨治学,提升教学效益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不断学习与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家们以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为基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显著提升学业成绩,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身心健康的综合培育,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所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与考试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结论
将教育家精神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课堂之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教育家为榜样,传承教育家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严谨治学,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教育家精神在课堂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6.
[2]刘海燕:《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践行理路》,载《教育研究》,2023,44(12):121-129页。
[3]成尚荣、吴盈盈、石家丽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载《未来教育家》,2019(11):11页。
[4]游旭群:《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培养》,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8):3-11页。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课堂教学;教育质量;学生发展
一、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者们长期实践、思考与总结的结晶,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与追求。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以及持续的学习与自我反思。这要求教育者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家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智润心:教育者应具备启迪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的能力,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2.尊重与关爱:教育家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始终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以关爱和尊重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3.自我反思与成长:教育者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4.探索创新:教育家们勇于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严谨治学:教育家们对待学术严谨认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确保教育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的策略
1.树立榜样,传承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同时,通过讲述教育家们的生平事迹与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激发他们对教育的敬畏与追求。
2.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这是从教师的专业责任和教育艺术这个角度对教育家进行了概括。从内涵来说,启智就是启迪智慧,这是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前儿童上学叫去启蒙,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启蒙,所谓启蒙就是去除蒙昧,点亮学生的智慧之光,润心指的是滋润心灵。心灵,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道德、情感、价值观、人格等比较广泛的领域,所以启智润心反映了教育的本体价值,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材施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艺术,建立在对学生的独特性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具有永恒的教育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材施教也有很多的论述,比如说他讲过,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家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潜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始终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此外,教育家们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擅长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领略学问的魅力;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学术、情感和社会技能等多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成长。要求教师要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秉承教育家因材施教的理念,通过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来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拓展其知识和能力范围。而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更为基础、系统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逐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爱好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热爱艺术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艺术元素,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运动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动中学,更直观地理解知识。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还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化,从而充分践行教育家精神,让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调和亲切的笑容,传递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鼓励。为了更进一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主动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者问题时,教师可以耐心倾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成长。
4.严谨治学,提升教学效益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不断学习与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家们以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为基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显著提升学业成绩,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身心健康的综合培育,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所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与考试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结论
将教育家精神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课堂之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教育家为榜样,传承教育家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严谨治学,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教育家精神在课堂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6.
[2]刘海燕:《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践行理路》,载《教育研究》,2023,44(12):121-129页。
[3]成尚荣、吴盈盈、石家丽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载《未来教育家》,2019(11):11页。
[4]游旭群:《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培养》,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8):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