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简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作者】 说日阿呷木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巴洞镇宽裕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识字教学不但能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数量和效率。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这一阶段语文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汉字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发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的更为久远。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懂得汉字本身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的构形都凝结着先民智慧。例如:“孝”字由“老”与“子”组合,直观呈现晚辈搀扶长辈的场景;“家”字中的“豕”(猪)折射出农耕社会家庭经济形态。通过溯源教学,学生能触摸到三千年前的文明轨迹。其次,通过教学构建文化认同的启蒙工程。例如:在教授“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汉字时,融入《论语》《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实现代际传递。通过识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书写教学让学生体会“永字八法”的韵律美。
二、通过朗读、背诵、书写古代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代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开发儿童智力具有极高的心智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而且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朗朗上口,适合处在记忆力最旺盛的小学阶段开展教学。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既增加了识字量,又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积淀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的古诗词,是诗人通过精炼、优美的语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既表达自己的情怀与理想,还有寄情于山水的坦然与旷达。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使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思考。我在教学中融入了诗词的合辙押韵、起承转合等知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目的。学生们既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又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美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汉字与古诗词,让他们懂得汉字与古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要认真学习和传承。
三、通过学习古代成语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学习汉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汉字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借助插图来讲,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讲解,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很快学会了“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教学的最后,教师要详细讲解“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可见,每一个古代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古代成语故事,让学生从中既学会了汉字,也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好信息技术实现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入
如今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比如,运用好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成了当前学校高效的教学手段。过去由于教学的设备所限,识字课就是教师单一的、枯燥的通过板书完成,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如今,以PPT、动画、音频、视频等为载体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导入和运用,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可使学生不再将古文视为沉重的负担,是他们从单调的古文串讲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勤奋学习的习惯。前面所讲到的古诗词和成语故事的教学,我都反复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让学生欣赏,之后教师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并深情并茂地介绍:庐山美景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写下了怎样的诗句,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没等老师说完就开始大声的朗读了,一节课屏幕上反复播放庐山风景,配有优美的音乐,学生一会儿伴着音乐朗读,一会儿看着画面理解,一节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识字教学运用动画微课进行课件的制作。例如:“和”字分解为“禾”与“口”,用动画呈现古人“共食一穗,和谐共生”的场景。教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去下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在课前播放,制作好与教学相关的PPT讲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们更好地积累古诗词和成语知识,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汉字。看来小学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作用让诗文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多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再者说,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将传统文化从小灌输在孩子们的灵魂和血脉中。
总之,让学生懂得汉字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到,又“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丰富和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取得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汉字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发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的更为久远。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懂得汉字本身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的构形都凝结着先民智慧。例如:“孝”字由“老”与“子”组合,直观呈现晚辈搀扶长辈的场景;“家”字中的“豕”(猪)折射出农耕社会家庭经济形态。通过溯源教学,学生能触摸到三千年前的文明轨迹。其次,通过教学构建文化认同的启蒙工程。例如:在教授“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汉字时,融入《论语》《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实现代际传递。通过识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书写教学让学生体会“永字八法”的韵律美。
二、通过朗读、背诵、书写古代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代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开发儿童智力具有极高的心智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而且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朗朗上口,适合处在记忆力最旺盛的小学阶段开展教学。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既增加了识字量,又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积淀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的古诗词,是诗人通过精炼、优美的语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既表达自己的情怀与理想,还有寄情于山水的坦然与旷达。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使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思考。我在教学中融入了诗词的合辙押韵、起承转合等知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目的。学生们既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又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美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汉字与古诗词,让他们懂得汉字与古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要认真学习和传承。
三、通过学习古代成语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学习汉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汉字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借助插图来讲,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讲解,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很快学会了“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教学的最后,教师要详细讲解“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可见,每一个古代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古代成语故事,让学生从中既学会了汉字,也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好信息技术实现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入
如今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比如,运用好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成了当前学校高效的教学手段。过去由于教学的设备所限,识字课就是教师单一的、枯燥的通过板书完成,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如今,以PPT、动画、音频、视频等为载体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导入和运用,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可使学生不再将古文视为沉重的负担,是他们从单调的古文串讲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勤奋学习的习惯。前面所讲到的古诗词和成语故事的教学,我都反复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让学生欣赏,之后教师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并深情并茂地介绍:庐山美景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写下了怎样的诗句,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没等老师说完就开始大声的朗读了,一节课屏幕上反复播放庐山风景,配有优美的音乐,学生一会儿伴着音乐朗读,一会儿看着画面理解,一节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识字教学运用动画微课进行课件的制作。例如:“和”字分解为“禾”与“口”,用动画呈现古人“共食一穗,和谐共生”的场景。教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去下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在课前播放,制作好与教学相关的PPT讲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们更好地积累古诗词和成语知识,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汉字。看来小学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作用让诗文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多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再者说,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将传统文化从小灌输在孩子们的灵魂和血脉中。
总之,让学生懂得汉字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到,又“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丰富和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取得教学相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