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AI智能体赋能中职英语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 李玉肖
【机构】 河北省赵县庆阳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 【摘 要】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AI智能体融入教育领域的趋势愈发显著。中职英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亟待创新变革以契合时代需求。本文围绕AI智能体在中职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期望能为中职英语教学创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AI智能体;中职英语;实践教学;教学创新
在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然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基础差异大、实践教学薄弱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AI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成果,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与用户的自然交互,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支持。将AI智能体融入中职英语实践教学,有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审视
(一)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多数中职英语课堂依旧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围绕语法知识、词汇用法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较少。这种缺乏互动与参与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显著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未能扎实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具备一定的基础。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下,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两极分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学习压力较大;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觉得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校缺乏真实的英语实践环境,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使得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在面对职场中的英语交流场景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四)师资力量存在局限
部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对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掌握不足。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AI智能体赋能中职英语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AI智能体的高效运行高度依赖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高性能硬件设备和精准的软件算法。然而,部分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短缺或资源有限,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例如,计算机配置较低,难以承载复杂的AI运算任务,网络稳定性差,频繁出现卡顿、掉线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AI智能体运行的流畅性,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教学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AI智能体的算法必须持续迭代优化,以实现精准适配。但算法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这对一些中职学校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2.应对策略
中职学校应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争取政府专项教育资金、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多方面的支持,有计划地逐步升级硬件设备,如购置高配置计算机、优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为AI智能体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主动与科研机构、技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共同开展AI智能体软件算法的研发与优化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时跟进前沿技术,确保AI智能体在中职英语教学场景中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教师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在将AI智能体深度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AI技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运用AI智能体,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此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担心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节奏、增加教学风险,因而不愿意或不敢尝试将AI智能体融入日常教学。
2.应对策略
学校应建立常态化的AI技术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AI基础理论、智能体操作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和教学应用能力。通过举办工作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AI技术领域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进行现场讲学、答疑解惑,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此外,搭建教师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使用AI智能体的成功经验、教学案例和实践心得,营造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共同探索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特色的创新模式。
(三)学生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学生在借助AI智能体进行英语学习时,容易出现过度依赖智能体提示和反馈的现象,长期如此,会导致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弱化。例如,在英语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不是先自己构思、组织语言,而是直接寻求AI智能体的帮助,缺乏自我创作的过程。此外,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信息检索、筛选和利用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获取AI智能体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难以充分挖掘AI智能体在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潜力。
2.应对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对AI智能体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AI智能体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自主思考和学习才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关键。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英语辩论、创意写作、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同时,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或举办系列讲座,系统传授学生信息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的方法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筛选甄别能力。
AI智能体为中职英语实践教学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通过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增强学习互动性、模拟真实语言环境以及提供实时反馈等功能,有效提升了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AI智能体的优势,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技术投入、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等方面的工作。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智能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清华.基于“教学做合一”的高职英语教学与AI技术融合研究[J].学周刊,2024(06):96-98.
[2]张小霞.AI数字赋能中职英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校园英语,2024(03):63-65.
[3]王静.基于生成式AI的中职生英语写作人机协同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成才之路,2023(11):26-28.
【关键词】 AI智能体;中职英语;实践教学;教学创新
在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然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基础差异大、实践教学薄弱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AI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成果,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与用户的自然交互,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支持。将AI智能体融入中职英语实践教学,有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审视
(一)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多数中职英语课堂依旧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围绕语法知识、词汇用法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较少。这种缺乏互动与参与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显著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未能扎实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具备一定的基础。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下,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两极分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学习压力较大;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觉得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校缺乏真实的英语实践环境,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使得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在面对职场中的英语交流场景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四)师资力量存在局限
部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对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掌握不足。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AI智能体赋能中职英语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AI智能体的高效运行高度依赖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高性能硬件设备和精准的软件算法。然而,部分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短缺或资源有限,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例如,计算机配置较低,难以承载复杂的AI运算任务,网络稳定性差,频繁出现卡顿、掉线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AI智能体运行的流畅性,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教学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AI智能体的算法必须持续迭代优化,以实现精准适配。但算法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这对一些中职学校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2.应对策略
中职学校应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争取政府专项教育资金、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多方面的支持,有计划地逐步升级硬件设备,如购置高配置计算机、优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为AI智能体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主动与科研机构、技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共同开展AI智能体软件算法的研发与优化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时跟进前沿技术,确保AI智能体在中职英语教学场景中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教师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在将AI智能体深度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AI技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运用AI智能体,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此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担心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节奏、增加教学风险,因而不愿意或不敢尝试将AI智能体融入日常教学。
2.应对策略
学校应建立常态化的AI技术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AI基础理论、智能体操作技能、教学融合策略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和教学应用能力。通过举办工作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AI技术领域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进行现场讲学、答疑解惑,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此外,搭建教师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使用AI智能体的成功经验、教学案例和实践心得,营造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共同探索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特色的创新模式。
(三)学生层面的挑战及应对
1.面临的挑战
学生在借助AI智能体进行英语学习时,容易出现过度依赖智能体提示和反馈的现象,长期如此,会导致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弱化。例如,在英语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不是先自己构思、组织语言,而是直接寻求AI智能体的帮助,缺乏自我创作的过程。此外,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信息检索、筛选和利用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获取AI智能体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难以充分挖掘AI智能体在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潜力。
2.应对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对AI智能体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AI智能体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自主思考和学习才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关键。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英语辩论、创意写作、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同时,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或举办系列讲座,系统传授学生信息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的方法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筛选甄别能力。
AI智能体为中职英语实践教学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通过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增强学习互动性、模拟真实语言环境以及提供实时反馈等功能,有效提升了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AI智能体的优势,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技术投入、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等方面的工作。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智能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清华.基于“教学做合一”的高职英语教学与AI技术融合研究[J].学周刊,2024(06):96-98.
[2]张小霞.AI数字赋能中职英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校园英语,2024(03):63-65.
[3]王静.基于生成式AI的中职生英语写作人机协同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成才之路,2023(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