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用高效课堂,让知识飞翔
【作者】 侬玉星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思源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智慧引领,高效课堂有你有我。激发师生思维火花,共创高效课堂。新课改是时代的阳光,我们有幸沐浴着春暖花开的阳光雨露,学生要茁壮成长,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该论文通过分析满堂灌课堂存在的问题,阐述高效课堂对知识传播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材特色从精准目标设定、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知识在课堂中真正“飞翔”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以载道;以智启人;立德树人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放飞心灵。高效课堂,必须点燃激情,启迪智慧。师生上课专注,是探索知识的航标;教学不分心,才能拓宽师生的发散思维。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实实在在,让我们都能深入生活,感悟社会真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学有所获。打造构建高效课堂,一定要充分挖掘我们手中的教材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把握方向,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成就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发展。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语文满堂灌教育停滞不前,一线教师恰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这般的因循守旧,老把式教育,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学生学得厌倦,老师教得心烦,既浪费了时间,又耽搁了学生,可谓事倍功半,一无所获。注入式教育,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灌输,总是觉得不放心,落下了知识,对不起学生,却从未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兴趣点,就像身处庐山却看不清庐山迷人的风景。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有什么教育意义,长此以往,这种教育方式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无法融会贯通,学习效果不佳,教学停滞,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内涵,整天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造成课堂教学广种薄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
教学目标模糊,贪多嚼不烂。当然了,头发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难点,不知道轻重缓急,不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人教部编版教材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收效甚微就在所难免。如学习某篇精读课文时,既想涵盖字词、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又不能突出重点,导致教学过程不能精准施策。
教学方法陈旧,还沾沾自喜。智慧教师引导成绩平平教师教改,成绩平平教师仍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总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像这样的老师,真是不可救药!
教学评价不足,缺乏新颖独到。注入式教育,只会简简单单地评价,说“对”或者“错”,不会具体说一说错在哪,对在什么地方,今后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试想,这样的教学,学生何言兴趣、何言核心素养、何言灵活掌握知识?
二、方法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不要成为教书匠,我们需要成为引路人。学生不是容器,即使是容器,也不能老是往里面盛东西,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有思维,会思考,会发现,会分析,会享受。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运用、学会生活。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教学。
开展高效课堂,就是教师要讲得少,学生要学得好。教师要注重精讲精练,恰到好处,对症下药,画龙点睛,让学生一通百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一通百通、触类旁通的效果,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习方法;开展比较教学;鼓励知识迁移运用;引导自主思考及探究。如我组织学习古诗词时,一是让学生思考诗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是帮助学生将不同诗人运用相同意象表达不同情感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一题多解。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将学生教好、教活。语文教学是生活教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和动力。不管学习什么,都要讲究学习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才是大道理。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富矿,我们一定要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立足学校,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获得打开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增强语文技能!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在教室精心布置类似池塘的场景,让学生一会儿扮演小蝌蚪、一会儿扮演青蛙等角色,认真模仿课文中的对话情节,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环节之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语文的趣味性、魅力性、真实性。
魅力课堂,智慧引领。方法是捷径,灵动是关键。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这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秘诀。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花的学校》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我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先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再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花的世界。随后组织学生,开展“花朵创意秀”比赛,让学生用彩纸、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花朵,并为花朵写出“自我介绍”。如此教学,在展示环节,又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内容,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群情激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深入体会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真正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其实,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只要我们善于开拓创新,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奋斗目标。学比教重要。让教室充满欢笑,让知识变得有趣,学生自然愿意倾听接受。教要有道,学要有效,善于提质增效,这是教育瑰宝,更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法宝。
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主旋律。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因此,注重小学生语文活动中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合作互助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互动合作型人才的基础平台,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探索的要务。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方面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材料,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应多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互动合作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善于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生活化的方式,给学生富于思考的东西。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激思启智,让学生在师生合作互动过程中动起来,笑起来!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推己及人,以己度人。要有机渗透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是教材讲解,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等等,反正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既教书又育人就是语文教师的教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文以载道,育时代新人。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时时刻刻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雷锋精神,爱国精神,老山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西畴精神等等,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红色接班人,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合作共赢,教学相长。师生都要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学习的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都有它的价值取向,我们要积极探究,善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有效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美德。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4课《司马光》时,就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合作互助精神,学会团结协作,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就及时引导小学生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让教材在师生学习生活中变得可亲可敬,可知可感,妙趣横生……
作为语文教师,教书难,做人更难。我们只有正人先正己,善于与人合作,用善良、睿智、乐观、豁达、诚实、友爱、知恩感恩、积极向上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达到语文知识的彼岸!
总之,教育如做人,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智启人,我们必须尽力而为,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上,注重灵动智慧,少教多学,教最优化,学最大化,放飞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想,促使小学生学习有用的语文,感悟生活的乐趣,享受人生幸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167;
[2]冯标.《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23(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以载道;以智启人;立德树人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放飞心灵。高效课堂,必须点燃激情,启迪智慧。师生上课专注,是探索知识的航标;教学不分心,才能拓宽师生的发散思维。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实实在在,让我们都能深入生活,感悟社会真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学有所获。打造构建高效课堂,一定要充分挖掘我们手中的教材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把握方向,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成就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发展。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语文满堂灌教育停滞不前,一线教师恰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这般的因循守旧,老把式教育,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学生学得厌倦,老师教得心烦,既浪费了时间,又耽搁了学生,可谓事倍功半,一无所获。注入式教育,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灌输,总是觉得不放心,落下了知识,对不起学生,却从未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兴趣点,就像身处庐山却看不清庐山迷人的风景。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有什么教育意义,长此以往,这种教育方式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无法融会贯通,学习效果不佳,教学停滞,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内涵,整天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造成课堂教学广种薄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
教学目标模糊,贪多嚼不烂。当然了,头发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难点,不知道轻重缓急,不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人教部编版教材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收效甚微就在所难免。如学习某篇精读课文时,既想涵盖字词、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又不能突出重点,导致教学过程不能精准施策。
教学方法陈旧,还沾沾自喜。智慧教师引导成绩平平教师教改,成绩平平教师仍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总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像这样的老师,真是不可救药!
教学评价不足,缺乏新颖独到。注入式教育,只会简简单单地评价,说“对”或者“错”,不会具体说一说错在哪,对在什么地方,今后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试想,这样的教学,学生何言兴趣、何言核心素养、何言灵活掌握知识?
二、方法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不要成为教书匠,我们需要成为引路人。学生不是容器,即使是容器,也不能老是往里面盛东西,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有思维,会思考,会发现,会分析,会享受。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运用、学会生活。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教学。
开展高效课堂,就是教师要讲得少,学生要学得好。教师要注重精讲精练,恰到好处,对症下药,画龙点睛,让学生一通百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一通百通、触类旁通的效果,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习方法;开展比较教学;鼓励知识迁移运用;引导自主思考及探究。如我组织学习古诗词时,一是让学生思考诗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是帮助学生将不同诗人运用相同意象表达不同情感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一题多解。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将学生教好、教活。语文教学是生活教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和动力。不管学习什么,都要讲究学习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才是大道理。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富矿,我们一定要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立足学校,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获得打开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增强语文技能!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在教室精心布置类似池塘的场景,让学生一会儿扮演小蝌蚪、一会儿扮演青蛙等角色,认真模仿课文中的对话情节,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环节之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语文的趣味性、魅力性、真实性。
魅力课堂,智慧引领。方法是捷径,灵动是关键。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这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秘诀。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花的学校》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我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先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再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花的世界。随后组织学生,开展“花朵创意秀”比赛,让学生用彩纸、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花朵,并为花朵写出“自我介绍”。如此教学,在展示环节,又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内容,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群情激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深入体会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真正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其实,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只要我们善于开拓创新,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奋斗目标。学比教重要。让教室充满欢笑,让知识变得有趣,学生自然愿意倾听接受。教要有道,学要有效,善于提质增效,这是教育瑰宝,更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法宝。
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主旋律。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因此,注重小学生语文活动中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合作互助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互动合作型人才的基础平台,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探索的要务。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方面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材料,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应多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互动合作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善于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生活化的方式,给学生富于思考的东西。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激思启智,让学生在师生合作互动过程中动起来,笑起来!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推己及人,以己度人。要有机渗透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是教材讲解,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等等,反正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既教书又育人就是语文教师的教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文以载道,育时代新人。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时时刻刻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雷锋精神,爱国精神,老山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西畴精神等等,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红色接班人,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合作共赢,教学相长。师生都要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学习的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都有它的价值取向,我们要积极探究,善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有效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美德。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4课《司马光》时,就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合作互助精神,学会团结协作,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就及时引导小学生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让教材在师生学习生活中变得可亲可敬,可知可感,妙趣横生……
作为语文教师,教书难,做人更难。我们只有正人先正己,善于与人合作,用善良、睿智、乐观、豁达、诚实、友爱、知恩感恩、积极向上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达到语文知识的彼岸!
总之,教育如做人,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智启人,我们必须尽力而为,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上,注重灵动智慧,少教多学,教最优化,学最大化,放飞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想,促使小学生学习有用的语文,感悟生活的乐趣,享受人生幸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167;
[2]冯标.《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