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奏响心灵乐章——小学音乐课兴趣培养之道

【作者】 王 玲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小学



【正文】  在小学教育的多元体系中,音乐教育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旋律与节奏中感受美的力量,还能促进情感表达,为学生提供抒发内心世界的独特出口,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创造力,为思维发展注入活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这一现象亟待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并积极解决。
  一、营造沉浸式音乐氛围,开启兴趣之门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授歌曲《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精心布置教室,在墙壁上张贴色彩斑斓的花朵、嫩绿的柳枝等春天景色的图片,在课桌上摆放仿真的花朵和绿植,让教室充满春天的气息。上课之初,教师播放一段鸟儿欢唱、流水潺潺的自然音效,同时用轻柔的声音描述:“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随后,引入歌曲教学,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能更真切地感受歌曲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唱。
  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点燃兴趣之火
  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接龙”游戏就很适合节奏教学,教师先给出一个简单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然后让学生依次模仿并创编下一个节奏型,要求节奏长度相同且富有变化。学生们在思考和模仿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节奏的理解和把握,还锻炼了创造力和反应能力,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活跃。
  多媒体融合,直观呈现
  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资源。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动物狂欢节》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之配套的动画视频,视频中憨态可掬的大象、活泼灵动的小兔子、优雅高贵的天鹅等动物形象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故事串联,情感共鸣
  每一首音乐作品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先声情并茂地讲述王二小为了保护乡亲们,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学生们被二小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在学唱歌曲时,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对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从而更加投入地演唱,对音乐课的兴趣也随之提升。
  三、搭建实践平台,绽放兴趣之花
  校园社团,专业发展
  学校应积极组建各类音乐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合唱社团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从基础的发声训练开始,逐步学习合唱技巧、和声运用等知识。在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还收获了自信和成就感。乐器社团则为喜爱乐器演奏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无论是悠扬的古筝、激昂的架子鼓,还是典雅的小提琴,学生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班级活动,全员参与 
  班级内部的音乐活动是激发全体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定期举办“班级音乐会”,鼓励每个学生都上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可以是唱歌、演奏乐器,也可以是音乐朗诵、音乐小品等。学生们为了在音乐会上有出色的表现,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积极准备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音乐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班级音乐氛围,让更多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