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项目化学习展宏卷,思政素养铸华魂
【作者】 张 锐 黄河昌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项目化学习赋能,激发课堂新活力。项目化学习就是启迪师生智慧之光,点燃教育改革之火。本文聚焦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下的项目学习,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通过阐述项目学习的内涵、实施过程以及成果展示的多元形式与意义,分析如何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与项目任务,以促进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提升,为高中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高中思政;项目学习;成果展示;核心素养
敢于创新课程思政,增强铸魂育人实效。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逐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应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借助项目学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成果展示中彰显学习的精彩与成效。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或任务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创新。在高中思政项目学习中,具有以下特征:
(一)情境性
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等创设情境,如围绕社会公平问题设计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感受思政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二)综合性
打破教材章节界限,整合多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生的项目里,涉及经济生活中资源配置、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哲学中辩证关系等多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合作性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交流协作中共同进步。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有助于拓展视野,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
二、基于统编教材的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一)项目设计与教材对接
1.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可开展项目学习的主题。如从《政治生活》中提炼出“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主题,对应教材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关内容。
2.依据教材知识点确定项目目标与任务。以“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为例,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意义与实践途径,任务包括调研本地社区或乡村的民主自治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二)项目实施与学生探究
1.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如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设计调查问卷、有的进行实地访谈等,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如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在探究基层民主自治项目中,学生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相关案例,运用教材知识进行解读与思考。
(三)项目成果生成与整理
1.学生依据探究结果形成多样化成果。可以是调研报告,如《关于[社区名称]基层民主自治现状的调研报告》,详细阐述调研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也可以是创意方案,如设计优化社区民主决策的流程方案;还可以是宣传作品,如制作基层民主自治宣传海报或短视频等。
2.对成果进行整理与完善,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形式规范,能够充分体现项目学习的成果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三、项目成果展示的多元形式与意义
(一)成果展示形式
1.课堂汇报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汇报项目成果。通过PPT演示、讲解等方式,展示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发现、成果内容等。如在“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中,小组代表展示调研数据、案例分析结果以及提出的创新建议,同时分享在项目学习中的感悟与体会。
2.成果展览
将学生的项目成果制作成展板、宣传册等进行展览。例如,将基层民主自治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内,将调研报告和创意方案整理成册供师生翻阅。这样可以扩大项目成果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思考。
3.模拟场景展示
对于一些适合模拟的项目成果,可以创设场景进行展示。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项目时,学生可以模拟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景,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实践,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民俗表演等。
(二)成果展示的意义
1.促进学生成长
成果展示是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通过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与反馈,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直观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从而发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此外,成果展示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传播思政理念
学生的项目成果往往蕴含着对思政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通过成果展示可以将这些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无论是校园内的师生,还是参与成果展览的社会人士,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
四、项目学习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项目设计难度把控
在实践中,有时项目设计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难度过高可能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难度过低则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因此,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项目难度。
2.时间管理
项目学习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跨度,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如前期探究时间过长,导致成果整理与展示仓促;或者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均衡,影响项目整体推进。教师需要加强对项目学习时间的规划与监控,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3.评价体系完善
现有的评价体系对于项目学习成果的评价可能不够全面与客观。往往侧重于成果的内容与形式,而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等评价不够充分。需要构建多元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效。
(二)展望
1.深化教材与项目融合
进一步探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与项目学习的深度融合模式,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项目学习案例,使教材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项目任务,项目成果更有效地体现教材价值。
2.拓展项目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为项目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与支持。例如,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调研、交流与成果展示等,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与实践空间。
3.强化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关于项目学习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指导能力与评价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推动高中思政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都不是局外人,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项目学习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通过精心设计项目、有效实施探究、多元展示成果,并不断反思与改进,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高中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助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著.任伟译.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光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0;
[3]薛亦静.“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为例[C].西华师范大学,2019;
[4]张吉宝.项目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C].淮北师范大学,2022。
【关键词】 高中思政;项目学习;成果展示;核心素养
敢于创新课程思政,增强铸魂育人实效。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逐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应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借助项目学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成果展示中彰显学习的精彩与成效。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或任务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创新。在高中思政项目学习中,具有以下特征:
(一)情境性
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等创设情境,如围绕社会公平问题设计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感受思政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二)综合性
打破教材章节界限,整合多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生的项目里,涉及经济生活中资源配置、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哲学中辩证关系等多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合作性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交流协作中共同进步。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有助于拓展视野,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
二、基于统编教材的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一)项目设计与教材对接
1.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可开展项目学习的主题。如从《政治生活》中提炼出“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主题,对应教材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关内容。
2.依据教材知识点确定项目目标与任务。以“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为例,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意义与实践途径,任务包括调研本地社区或乡村的民主自治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二)项目实施与学生探究
1.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如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设计调查问卷、有的进行实地访谈等,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如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在探究基层民主自治项目中,学生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相关案例,运用教材知识进行解读与思考。
(三)项目成果生成与整理
1.学生依据探究结果形成多样化成果。可以是调研报告,如《关于[社区名称]基层民主自治现状的调研报告》,详细阐述调研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也可以是创意方案,如设计优化社区民主决策的流程方案;还可以是宣传作品,如制作基层民主自治宣传海报或短视频等。
2.对成果进行整理与完善,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形式规范,能够充分体现项目学习的成果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三、项目成果展示的多元形式与意义
(一)成果展示形式
1.课堂汇报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汇报项目成果。通过PPT演示、讲解等方式,展示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发现、成果内容等。如在“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中,小组代表展示调研数据、案例分析结果以及提出的创新建议,同时分享在项目学习中的感悟与体会。
2.成果展览
将学生的项目成果制作成展板、宣传册等进行展览。例如,将基层民主自治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内,将调研报告和创意方案整理成册供师生翻阅。这样可以扩大项目成果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思考。
3.模拟场景展示
对于一些适合模拟的项目成果,可以创设场景进行展示。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项目时,学生可以模拟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景,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实践,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民俗表演等。
(二)成果展示的意义
1.促进学生成长
成果展示是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通过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与反馈,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直观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从而发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此外,成果展示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传播思政理念
学生的项目成果往往蕴含着对思政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通过成果展示可以将这些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无论是校园内的师生,还是参与成果展览的社会人士,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
四、项目学习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项目设计难度把控
在实践中,有时项目设计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难度过高可能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难度过低则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因此,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项目难度。
2.时间管理
项目学习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跨度,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如前期探究时间过长,导致成果整理与展示仓促;或者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均衡,影响项目整体推进。教师需要加强对项目学习时间的规划与监控,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3.评价体系完善
现有的评价体系对于项目学习成果的评价可能不够全面与客观。往往侧重于成果的内容与形式,而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等评价不够充分。需要构建多元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效。
(二)展望
1.深化教材与项目融合
进一步探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与项目学习的深度融合模式,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项目学习案例,使教材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项目任务,项目成果更有效地体现教材价值。
2.拓展项目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为项目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与支持。例如,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调研、交流与成果展示等,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与实践空间。
3.强化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关于项目学习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指导能力与评价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推动高中思政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都不是局外人,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项目学习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通过精心设计项目、有效实施探究、多元展示成果,并不断反思与改进,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高中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助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著.任伟译.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光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0;
[3]薛亦静.“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为例[C].西华师范大学,2019;
[4]张吉宝.项目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C].淮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