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 李耕

【机构】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大学生
【正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吁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  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教师要成为“导演”和“教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构想“催化”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求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界先进民族之林,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看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给大学生发展带来的弊端,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的不足所带来的弊端

  1.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学生的基本方式是教学,尤其是科学课堂教学。然而,怎样通过教学,尤其是学科课堂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合理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发展,不合理的教学则会压抑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发展。勿庸讳言,我国现代的学校教学,并不都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素质发展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素质发展的东西是广泛存在的。多年来,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流。不可否认,这种步调一致,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另一方面,其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教育方式在学习方法上,忽视了人才个体的禀赋,兴趣爱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性,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人才发展的多样性。

  2.造成了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若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进程的加快,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革新,职业变更和劳动力变换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我们常讲的“援人以鱼,不如援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改革基础教育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我国两千年来孔夫子传下来的教学方式就是由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而没有提出学生主动学习班这个问题,怎样变革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这里包涵着课程质量的提高,包括着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观点,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2.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

  大学生的这种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坚决克服。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通过启发、诱导、激励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三是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

  3.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在校期间创新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在教学的全过程能够都可以进行。如实验课,多媒体授课,讨论式教学、专题研讨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4.教师发挥表率作用。

  要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懂得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要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敢于标新立异,其教学表现出教育的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过程的自主性,教学效果的高效性等特点。

  总之,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从抓课堂教育着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从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