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顺势而为,润物于无声——浅议高中语文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动力

 

【作者】 刘学珍 李 燕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

【摘要】明代宋濂,家境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只好借书来抄阅。每当借到一本书,就亲手抄录。并且计算着日子如期归还。每到寒冬,砚台里的墨都结了冰,宋濂也不敢懈怠,想尽办法抄书阅读,从不逾期归还。因为这个原因,有书的人家都愿意借书给他。凭借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奋,宋濂终成大器,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对比当今的高中学生,他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个人发展动力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动力,连语文学习的兴趣都丧失殆尽。这种现状不能不引发教育者的忧虑:我们的时代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发展动力,应当“顺势而为,润物于无声”。即我们不能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而是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契机,把找到提升学生发展动力的目标融汇到实际的课堂中去。

【关键词】 语文教师;素养;学生;发展动力

>>>点击阅读全文

  • 【点击频次】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