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探析
【作者】 荆延花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当前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写出此文,愿“抛砖引玉”,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设计问题;动手操作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对其一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提到教育小学生的创新,有些人误以为仅指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创新无论是就内涵还是外延而言都是一个极广的概念。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小学生创新意识可基本表现为: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思路,能提出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些表现不仅仅是智能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好的平台,因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运用自主掌握的知识,提出新奇的问题,发现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要阵地。笔者结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探讨与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要用热爱、平等、尊重和民主的教育行为,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天赋和谐能力的充分开发,建立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下表现自己,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迸发创新的火花。“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在课堂上能大胆地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就更加喜欢你了”。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得轻松,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创新。
2、创设竞争合作的班风是营造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境
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在班集体中营造创新环境与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3、数学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以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设计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手段
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从提问开始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学小数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我是这设计的,问:你已经学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吗?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提问,不仅将学生思维向问题目标层层推进,吸引学生自觉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并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学生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教师要设计好探索的过程和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学生才会有创新,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设计好探索的过程和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探索去操作,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收获。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三个步骤:
首先,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学过的图形面积(如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其次,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最后,总结概括公式。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讲、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寻找各种创新素材,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的素材是多方面的,仅数学课本中就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量素材,教师应重视这种现成的知识,把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刻意而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一)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习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的矛盾,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再求新的方法。
(二)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决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问题就会“柳暗花明”,应刃而解。
(三)学会分析方法,训练联想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进而强化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习题、例题的内涵,发现不足提出疑问,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地把常规题目改编成开放性的试题上。
(四)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猜想包含着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探究的良好开端。通过猜想有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因此必须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以教师设计问题为手段,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教师在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中注重发散与收敛相结合、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创新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