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要讲究综合效率
【作者】 朱艳玲
【机构】 新疆沙雅县努尔巴克乡良种场小学
【摘要】让孩子喜欢我的语文课堂是我的向往,让孩子在我的语文课堂轻松地飞翔是我的追求,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中快乐成长是我的理想。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享受语文是我的幸福!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努力着、探索着。【关键词】课堂民主激励细节
【正文】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常问自己:我的课堂应能给予学生什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因为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作为一门艺术,则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能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共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亲近学生,民主对话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也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如这学期教学《学弈》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演弈秋,我演第二个学生,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
生1:你看你,学习下棋经常走神,怎么能提高棋艺呢?
师:你的批评很真诚,我要好好反思。
生2:只要你专心致志,像另一个学生那样,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棋手。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3:你呀,棋艺一直没有长进,都怪你不认真听讲.你要是边听边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那样你肯定是下棋高手。
师:谢谢你告诉我学棋的方法,那就是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思考、不懂就问。
二、有效激励,别有风景
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儿童有创造的潜能。因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其次,要给儿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再次,儿童的创造老师要作切实地指导。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激励必须是“有效”激励。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思想认识朦胧,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实质,误以为激励就是对学生“标新立异”的不置可否、一味盲从。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也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语文教师的激励应是基于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基础之上的“严格要求”,学生想对没有、说对没有,都是需要直面的。比如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时,就可以抓住“送”字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两首诗都写“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创造性思考的空间就很大。再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的作文教学时,把孩子们带到校园的草地上,让他们闭上眼,在草地上尽情地打滚儿,尽情地欢笑,亲近小草,并对孩子们说:“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把“心”沉浸在绿绿的小草中,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诗人”。有的说,“我是一棵小革,陶醉在亲爱的泥土中,想象云朵回家的路,和春风一起洗脸。”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正探出头来,和春风握手,然后一起聊春天的故事。”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生长在校园的假山旁边,我自豪,能幸运地和鲜花、小树一起跳舞……”在孩子们尽情感受,尽情想象时,我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诗歌,和着音乐朗诵起来:“我是一棵小草,一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在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感受后,再布置作文,结果,孩子们都写出了让人惊叹的习作。
三、精雕细琢,润物无声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首先,精雕细琢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其次,精心雕琢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细节。
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感情真挚,扣击学生的心扉,拨响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同时,教师用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感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汇,让作者的高尚的心灵世界陶冶学生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和语文实践的相融并进。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地感悟语言材料,去努力实现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情感的陶冶。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在课堂这一缤纷的世界,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研究》《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朱永贤2009年12期
[2]《小学教学参考》《诗情化语润心无声》李玲2009年11期
[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付丽兰2010年5期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常问自己:我的课堂应能给予学生什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因为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作为一门艺术,则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能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共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亲近学生,民主对话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也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如这学期教学《学弈》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演弈秋,我演第二个学生,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
生1:你看你,学习下棋经常走神,怎么能提高棋艺呢?
师:你的批评很真诚,我要好好反思。
生2:只要你专心致志,像另一个学生那样,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棋手。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3:你呀,棋艺一直没有长进,都怪你不认真听讲.你要是边听边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那样你肯定是下棋高手。
师:谢谢你告诉我学棋的方法,那就是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思考、不懂就问。
二、有效激励,别有风景
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儿童有创造的潜能。因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其次,要给儿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再次,儿童的创造老师要作切实地指导。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激励必须是“有效”激励。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思想认识朦胧,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实质,误以为激励就是对学生“标新立异”的不置可否、一味盲从。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也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语文教师的激励应是基于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基础之上的“严格要求”,学生想对没有、说对没有,都是需要直面的。比如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时,就可以抓住“送”字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两首诗都写“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创造性思考的空间就很大。再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的作文教学时,把孩子们带到校园的草地上,让他们闭上眼,在草地上尽情地打滚儿,尽情地欢笑,亲近小草,并对孩子们说:“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把“心”沉浸在绿绿的小草中,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诗人”。有的说,“我是一棵小革,陶醉在亲爱的泥土中,想象云朵回家的路,和春风一起洗脸。”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正探出头来,和春风握手,然后一起聊春天的故事。”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生长在校园的假山旁边,我自豪,能幸运地和鲜花、小树一起跳舞……”在孩子们尽情感受,尽情想象时,我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诗歌,和着音乐朗诵起来:“我是一棵小草,一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在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感受后,再布置作文,结果,孩子们都写出了让人惊叹的习作。
三、精雕细琢,润物无声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首先,精雕细琢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其次,精心雕琢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细节。
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感情真挚,扣击学生的心扉,拨响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同时,教师用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感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汇,让作者的高尚的心灵世界陶冶学生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和语文实践的相融并进。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地感悟语言材料,去努力实现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情感的陶冶。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在课堂这一缤纷的世界,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研究》《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朱永贤2009年12期
[2]《小学教学参考》《诗情化语润心无声》李玲2009年11期
[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付丽兰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