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初中政治课中如何渗透德育
【作者】 张秀娟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教学研究室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思想品德课做了全方位的修改,作为一门德育科目,旨在把当代青年培养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为了符合学科要求,要做到教学目标与德育功能统一,教学评价与学生践行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具体举例。
【关键词】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德育
所谓的德育教育,即是施教者以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道德为教育出发点,并结合施教对象的需要,借助多种方式,使施教对象在同施教者的有效沟通中,使施教对象在思想认知、政治正确认知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教育过程。当前,德育教育在我国分为广义的德育教育和狭义的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教育通常涵盖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德育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通常就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的教育方式。
一、提升教师的素养,实现无形化的德育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的解惑者,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的三观教育,做学生为人处事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强,很难理性处理所遇到的事情,但是他们敬畏老师,老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举止行为。为此,教师一定要突出师德师风的建设,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做到言传身教。如讲授《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政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自身的人生价值,谈一谈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幸福,然后让学生尝试着了解父母的工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还会让他们体悟到教师和父母的艰辛,进而树立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和尊重劳动者的思想。
教师作为初中生喜欢模仿的对象,一定要注重自身修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帮助存在困难的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更加喜爱老师,也会从教师的身上学会尊重、理解、互助与合作等优秀品质。久而久之,这些优秀的品质就会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品德情感的熏陶。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政治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注重情感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性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映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来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谈三点认识:(1)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说教课”。知识激增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的当代学生的要求,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实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2)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批评课”。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让学生真心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3)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自习课”。经常会出现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在不情愿的基础上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情感教育以及德育渗透的功效很差。
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政治课必须渗透德育。政治教师是马列主义的传播者,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等如何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提高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授课要注重细节,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德育
所谓的德育教育,即是施教者以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道德为教育出发点,并结合施教对象的需要,借助多种方式,使施教对象在同施教者的有效沟通中,使施教对象在思想认知、政治正确认知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教育过程。当前,德育教育在我国分为广义的德育教育和狭义的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教育通常涵盖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德育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通常就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的教育方式。
一、提升教师的素养,实现无形化的德育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的解惑者,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的三观教育,做学生为人处事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强,很难理性处理所遇到的事情,但是他们敬畏老师,老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举止行为。为此,教师一定要突出师德师风的建设,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做到言传身教。如讲授《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政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自身的人生价值,谈一谈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幸福,然后让学生尝试着了解父母的工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还会让他们体悟到教师和父母的艰辛,进而树立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和尊重劳动者的思想。
教师作为初中生喜欢模仿的对象,一定要注重自身修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帮助存在困难的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更加喜爱老师,也会从教师的身上学会尊重、理解、互助与合作等优秀品质。久而久之,这些优秀的品质就会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品德情感的熏陶。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政治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注重情感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性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映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来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谈三点认识:(1)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说教课”。知识激增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的当代学生的要求,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实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2)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批评课”。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让学生真心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3)政治课的教学不能上成“自习课”。经常会出现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在不情愿的基础上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情感教育以及德育渗透的功效很差。
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政治课必须渗透德育。政治教师是马列主义的传播者,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等如何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提高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授课要注重细节,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