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改革的思考

【作者】 戴巧英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华茂外国语学校



【正文】  自2014年9月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台以来,时下最热门的高中生话题便是高考的“7选3”怎么选和选什么。那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其中的七分之一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由原来的三项高考技术笔试合卷考到上机操作考试再到现在的技术笔试合卷考,虽在形式上循环变化,但考试的核心要求始终保持不变。
  高中信息技术看似各种数字化处理软件(如Office2010、Flash、Photoshop、VisualBasic、
Goldwave、会声会影等)的应用,但实际是考查学生通过利用这些处理工具对信息技术展开实践,通过有效的实践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得以充分理解与应用,最终以达到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从而适应现代乃至未来信息时代。
  信息意识是指能有意识地、常态化地选择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策划一个假期的自由行,利用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最终处理成旅行攻略,并根据计划预订行程中的门票、车票、旅店等。还可以使用excel记录并分析全程旅行支出。
  信息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达成度。如在自由行中根据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查看最终的达成效果,若完全达成说明信息能力较强。若预订出现问题未按原计划完成则说明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交流与发布过程中,遵守相关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自我约束力。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应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否则将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
  伴随新高考的形势下,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我们应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做几方面的调整:
  一、 课堂教学方面
  民办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应用相对弱一点,但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想象。课堂上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小说、游戏、博客等的种种诱惑,无法安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得大部分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师如何才能抓基础求创新,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1.教学课时的安排因班制宜。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经验、志趣上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并且个体差异之大当真有天壤之别,绝不可以一并而教。该细化的细化,该简捷的简捷。
  2.教学方法多变多样化。如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计算,公办班自主创新,以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和综合练习巩固知识为主;而民办班则可以细化到各个知识点,以引导教学和任务教学为主。
  3.知识拓展和能力测试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在选修课的开设下,学生的特色和能力完全不同,不可以用一贯的考试原则来评价学生个人的信息技术学业能力。应从多元化特长化创新化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二、开设选修课的内容选择方面
  针对民办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程在开设选修课时,应该侧重于对真正操作技术的了解和初级掌握,以及能够简单的应用于社会。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任课老师可以借鉴高职中专院校的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学生能力特点作适当修改。由于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必定考入大专院校,也可以为他们的一技之长奠定很好的基础。
  如Photoshop图片应用处理上可以结合社会上广告、海报、婚纱照、证件照的处理等等。如CorelDRAW的企业形象(VI)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包装设计等。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对于个别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且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学,可以适当开设提高类课程。如《vb编程入门与提高》,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程序快速高效的解决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各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学习素养。
  三、在教学中渗透信息素养 
  1.教授 “边缘知识”,营造信息文化氛围,促进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素养的提高,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边缘知识”主要包括:行业中的知名人物及发展史实;软、硬件产品、公司、品牌;业界动态及应用;专业术语、专业英语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通过介绍诸如冯·诺伊曼、比尔·盖茨、求伯君等知名人物及其轶事,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发展史实,比如从电子管、晶体管的发明如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深远影响,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到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的惊人表现,再到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发展及危害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认清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树立起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以及使用计算机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而且有助于培养起学生的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介绍诸如“所见即所得”、“DIY”、“即插即用”、“超频”、“猫”、“网络泥巴”、“菜鸟”、“大虾”等专业术语、编略语或行话,使学生初步感受浓厚的信息文化;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各种提示信息、命令、软件的名称、名词的缩写、计算机外设商标的单词、计算机著名厂商标志等,使学生能看懂计算机使用中常见的英语;通过有关与信息技术等相关法规、文件的学习,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和防止电脑犯罪等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总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妙利用好教授“边缘知识”的机会,不仅有助于营造信息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信息意识信息伦理方面素养的提高,激发起学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受益终生。 
  2.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新技术要求的“准人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中,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育,不能仅按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成不变地教学,而应将教材内容与新知识有机整合,在学生掌握教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知识(硬件及软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前沿的软硬件知识以及新的操作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准人才”的要求。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能结合信息理论达到全面应用并不断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考生一定要带着实践项目去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虽然笔试考试不能通过实践操作,但平时要深究其操作背后的应用原理并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在新高考中站立头角,同时也可在三位一体的招生中占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