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汪丽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杨家畈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创新精神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发创新意识 
  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学习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一个学习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教师的指令,被动学习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新性的,长期如此,必然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当前教学的现状是教学过程大多是在语文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被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问答和集体讨论,连读书也以齐读为多。这种同步化的教学,用以往常用的“环环相扣”、“结构严谨”、“高潮迭起”来肯定,实际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无自主学习的权利,个性特别是创造性受到扼制。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首先要痛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程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对学生不是下命令,而是提建议,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播撒学生创新的种子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就难有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例如有一名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讲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更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讲课方式多以提问来进行,把要讲的东西,重点内容渗透在问题里,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对课文的阅读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学到知识,但是有对课文加深了印象还有了自己的一些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找多个学生来回答,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经常问“谁还又和他不同的看法?”“谁还能为他补充?”等这种类型的提问,给一些小的提示,学生就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学生回答的方向有偏差,对问题理解有误,老师不会批评他,而是及时的将他纠正过来,或者给他一些提示,让他自己找回正确的思路,很少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多的就是提问题,给一定的小提示,我认为这是高年级阶段语文授课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和改正错误,听老师意见的时候自己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锻炼。
  四、训练学生随机应变,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多种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努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常常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而是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变序导读、多向分析。分析课文时,改变文章顺序,对于重点部分明显的文章,采用“中间切入法”,直奔中心,突出重点,然后前后串联,瞻前顾后理解课文;有的文章结尾是总结句、中心句的,教师则抓住结尾,进行逆推追溯;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则在教好其中一段的基础上,纵横交叉,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学其它段落……经常运用变序导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文章中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