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作者】 努丽扎提·哈山
【机构】 新疆塔城市窝依加依劳牧场铁列克提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便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国在小学阶段便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文将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探析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策略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小学作为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生还没有产生明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针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学校、社会都已经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势必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不良影响。
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具体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以小故事或漫画的形式呈现。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很多有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借助这些小故事开展道德与发展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明确的是非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作用。
1.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已经将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社会各界也在不断的为建设法治社会而努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并通过法律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会详细的介绍生活中的各项违法行为,这样便会使学生明确法律的概念,并严格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另外,法治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互通性,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同时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一些小学生有着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但是这些小学生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使小学生认清这类行为的危害,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
尽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如果教师没能对这些小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解,那么这些小故事便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另外,如果教师的教学缺乏新意,那么学生便很容易对课程内容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就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2.2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些案例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另一部分则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改编得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必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却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样的现象既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发挥案例的教育意义。
2.3教师授课方式陈旧
为了切实的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考试压力,无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些教师的课堂气氛往往十分压抑,学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教师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课堂,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了实际意义,难以发挥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
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3.1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此,教师应在课下,对教材中的案例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揣摩。而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便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解这些案例所表达出的情感价值观念。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案例,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上学路上的路况,结合相关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2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借助多媒体设备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直观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国家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
3.3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性
只有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则需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各种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场景中的角色。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断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上实现重塑。
参考文献:
[1]王杰.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48-49.
[2]崔阳.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3]黄彩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33-34.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策略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小学作为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生还没有产生明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针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学校、社会都已经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势必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不良影响。
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具体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以小故事或漫画的形式呈现。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很多有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借助这些小故事开展道德与发展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明确的是非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作用。
1.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已经将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社会各界也在不断的为建设法治社会而努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并通过法律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会详细的介绍生活中的各项违法行为,这样便会使学生明确法律的概念,并严格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另外,法治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互通性,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同时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一些小学生有着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但是这些小学生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使小学生认清这类行为的危害,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
尽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如果教师没能对这些小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解,那么这些小故事便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另外,如果教师的教学缺乏新意,那么学生便很容易对课程内容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就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2.2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些案例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另一部分则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改编得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必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却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样的现象既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发挥案例的教育意义。
2.3教师授课方式陈旧
为了切实的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考试压力,无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些教师的课堂气氛往往十分压抑,学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教师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课堂,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了实际意义,难以发挥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
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3.1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此,教师应在课下,对教材中的案例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揣摩。而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便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解这些案例所表达出的情感价值观念。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案例,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上学路上的路况,结合相关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2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借助多媒体设备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直观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国家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
3.3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性
只有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则需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各种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场景中的角色。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断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上实现重塑。
参考文献:
[1]王杰.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48-49.
[2]崔阳.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3]黄彩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