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指向语言能力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作者】 曾 敏
【机构】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正文】 【摘 要】 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的新题型,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解读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特征与评分标准,针对当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注重对语篇分析、情节设计、语言表达的引导,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促使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读后续写;教学策略;高考英语
一、文献综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了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语言理解维度具体包括“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要义、主要信息和意图”、“辨识语篇的整体结构和文体”、“根据上下文推断要义”;语言表达维度包括“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构建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读后续写这一高考新题型实现了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利用好读后续写题型,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素养。
二、指向语言能力的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邵静(2021)在对高二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文本分析和访谈后,发现学生续写的短文大都存在想象力匮乏,无法设计出与原文衔接连贯的情节;文章无立意无新意,写作语言贫乏平淡,情节发展缓慢拖沓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学生们在读后续写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除了不熟悉记叙文文体特征、语言储备不足外,其对原文主题、关键矛盾和中心思想的提炼能力不足,缺乏生活阅历,也是导致学生文章无立意、无新意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应重点从构建语篇意识、理清写作思路、扩大语料库、丰富表达形式四方面着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这也是指向语言能力的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目标。
(一)立足语篇,做好文本分析
《英语课标(2020修订)》建议教师从what, why, how三方面帮助学生分析语篇,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也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浏览和捕捉重要线索,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找出语篇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然后尝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实现对篇章的深层理解。
历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所给原文均为记叙文。叙事语篇一般包含5W1H六要素:who人物、what事件、where地点、when时间、why原因、how故事怎么发展。其中故事发展(how)的规律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原文有时会省略when或where,直接交代故事的开端(人物、故事背景)、发展、高潮(问题或矛盾),由学生续写结局(解决问题或矛盾),且常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续写后的短文应与原文衔接,整体呈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叙事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记叙文要素的what, why, how与前文所述的语篇分析角度what, why, how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文本分析中的what就是分析记叙文5W1H要素,why则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题,how则是分析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进行语篇研读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有逻辑、可视化地梳理所收集到的线索和信息,也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线索,促使学生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原文进行表层理解。当学生完成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后,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探索文章主题,提炼语篇主题意义,分析写作手法和相关词汇,为后面的续写定向、定调。
表1:读后续写语篇研读记录表
(二)贴合语境,合理设计情节
在完成语篇分析后,学生应在不偏离主题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段首句推测情节走向续写文章,结尾处尽量升华主题,也可以直接结尾,或者用环境描写等渲染氛围。
以2021年全国I卷读后续写A Mother’s Day Surprise为例。原文讲述了双胞胎Jenna和Jeff打算在母亲节当天为妈妈做早餐(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庆祝,结果粥溢锅了,面包也烤糊了。结合文章的标题《母亲节的惊喜》,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是想通过双胞胎为母亲做早餐庆祝母亲节这件事来体现家庭成员间的温情,鼓励读者为家庭成员做力所能及的事,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
考生的续写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双胞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早餐重新做好了,妈妈很开心;另一种是双胞胎在爸爸的鼓励下给妈妈送去做失败了的早餐,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很欣慰。两种结局都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但考虑到原文使用了大量动作细节的描写,采用第一种结局(重新做好早餐)更易凸显劳动与亲情的主题,更贴合原文语境。结尾处可以No matter what happens, the love from the family is without doubt the best present.点明主题,升华文章。
(三)二次开发,深挖原文词汇
高考读后续写考试评分准则明确指出:首先,注意续写短文的衔接程度,其衔接可具化为语篇主旨的衔接、文章内容逻辑的衔接以及语言风格的衔接;其次,关注内容和词汇句型的发丰富性;最后续写体现上下文连贯性。(范文慧,2021)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时,除做好语篇分析、合理设计情节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原文词汇和语法结构、句子衔接等,提高学生续写短文的质量。
教师可按续写内容,对真题原文进行二次开发,将其改编成不同题型的练习,如语法填空、单词连线、句子翻译等,引导学生关注原文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行编写题目让其他同学完成,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解答他们所编写的题目,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设置题目与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断熟悉目标词汇和语法,促进其语言能力提升。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语言能力
如何对学生续写的文章进行评价,是保证读后续写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标》指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总结性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既是总结性评价的依据,也是过程性评价设计的主要方向。在每一次的读后续写练习后,教师可制定评价方案,采用提问、表格检查等形式,采取老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跟踪学生学情,帮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差距,调整学习方法(如表2所示)。把每一次练习的评价表收集好,方便学生回看,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成绩,提升语言能力。
表2:读后续写评价方案
三、结语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考察形式,做好读后续写题型研究与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考生在续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文本分析,构建语篇意识;提炼文章主题,合理设计情节;根据续写需要扩充相关表达,提高续写短文的语言张力;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反哺教学与学习,促使学生读后续写得分及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文慧.逆向教学设计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 2021,(6):68-70.
[2]邵静.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0):208-209
【关键词】 读后续写;教学策略;高考英语
一、文献综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了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语言理解维度具体包括“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要义、主要信息和意图”、“辨识语篇的整体结构和文体”、“根据上下文推断要义”;语言表达维度包括“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构建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读后续写这一高考新题型实现了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利用好读后续写题型,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素养。
二、指向语言能力的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邵静(2021)在对高二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文本分析和访谈后,发现学生续写的短文大都存在想象力匮乏,无法设计出与原文衔接连贯的情节;文章无立意无新意,写作语言贫乏平淡,情节发展缓慢拖沓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学生们在读后续写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除了不熟悉记叙文文体特征、语言储备不足外,其对原文主题、关键矛盾和中心思想的提炼能力不足,缺乏生活阅历,也是导致学生文章无立意、无新意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应重点从构建语篇意识、理清写作思路、扩大语料库、丰富表达形式四方面着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这也是指向语言能力的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目标。
(一)立足语篇,做好文本分析
《英语课标(2020修订)》建议教师从what, why, how三方面帮助学生分析语篇,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也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浏览和捕捉重要线索,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找出语篇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然后尝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实现对篇章的深层理解。
历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所给原文均为记叙文。叙事语篇一般包含5W1H六要素:who人物、what事件、where地点、when时间、why原因、how故事怎么发展。其中故事发展(how)的规律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原文有时会省略when或where,直接交代故事的开端(人物、故事背景)、发展、高潮(问题或矛盾),由学生续写结局(解决问题或矛盾),且常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续写后的短文应与原文衔接,整体呈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叙事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记叙文要素的what, why, how与前文所述的语篇分析角度what, why, how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文本分析中的what就是分析记叙文5W1H要素,why则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题,how则是分析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进行语篇研读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有逻辑、可视化地梳理所收集到的线索和信息,也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线索,促使学生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原文进行表层理解。当学生完成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后,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探索文章主题,提炼语篇主题意义,分析写作手法和相关词汇,为后面的续写定向、定调。
表1:读后续写语篇研读记录表
(二)贴合语境,合理设计情节
在完成语篇分析后,学生应在不偏离主题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段首句推测情节走向续写文章,结尾处尽量升华主题,也可以直接结尾,或者用环境描写等渲染氛围。
以2021年全国I卷读后续写A Mother’s Day Surprise为例。原文讲述了双胞胎Jenna和Jeff打算在母亲节当天为妈妈做早餐(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庆祝,结果粥溢锅了,面包也烤糊了。结合文章的标题《母亲节的惊喜》,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是想通过双胞胎为母亲做早餐庆祝母亲节这件事来体现家庭成员间的温情,鼓励读者为家庭成员做力所能及的事,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
考生的续写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双胞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早餐重新做好了,妈妈很开心;另一种是双胞胎在爸爸的鼓励下给妈妈送去做失败了的早餐,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很欣慰。两种结局都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但考虑到原文使用了大量动作细节的描写,采用第一种结局(重新做好早餐)更易凸显劳动与亲情的主题,更贴合原文语境。结尾处可以No matter what happens, the love from the family is without doubt the best present.点明主题,升华文章。
(三)二次开发,深挖原文词汇
高考读后续写考试评分准则明确指出:首先,注意续写短文的衔接程度,其衔接可具化为语篇主旨的衔接、文章内容逻辑的衔接以及语言风格的衔接;其次,关注内容和词汇句型的发丰富性;最后续写体现上下文连贯性。(范文慧,2021)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时,除做好语篇分析、合理设计情节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原文词汇和语法结构、句子衔接等,提高学生续写短文的质量。
教师可按续写内容,对真题原文进行二次开发,将其改编成不同题型的练习,如语法填空、单词连线、句子翻译等,引导学生关注原文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行编写题目让其他同学完成,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解答他们所编写的题目,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设置题目与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断熟悉目标词汇和语法,促进其语言能力提升。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语言能力
如何对学生续写的文章进行评价,是保证读后续写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标》指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总结性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既是总结性评价的依据,也是过程性评价设计的主要方向。在每一次的读后续写练习后,教师可制定评价方案,采用提问、表格检查等形式,采取老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跟踪学生学情,帮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差距,调整学习方法(如表2所示)。把每一次练习的评价表收集好,方便学生回看,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成绩,提升语言能力。
表2:读后续写评价方案
三、结语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考察形式,做好读后续写题型研究与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考生在续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文本分析,构建语篇意识;提炼文章主题,合理设计情节;根据续写需要扩充相关表达,提高续写短文的语言张力;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反哺教学与学习,促使学生读后续写得分及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文慧.逆向教学设计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 2021,(6):68-70.
[2]邵静.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