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邓文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一名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多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改革;数学创新;方案
高中的数学课堂不同初中,学生不再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也少了课后的寻根究底的追问,我在数学教学中,接触到的学生大多反映数学难,上课也在听讲,课后作业也是认真完成,为什么成绩总不理想?随着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如下问题:1、数学课堂模式长久不变,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方式基本一致,从课前引入到课上讲解,从课堂练习到课后作业一成不变;2、学生学习知识一般在老师的掌控范围,教师的引导教学、指导练习、提示分析,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已经习惯于顺着老师安置的梯子向上攀爬,一旦考试时出现新的知识变形就无从下手;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上课时等着老师讲解新课,课后按照课上知识做作业,一副“要我学”,十分被动。
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学生有学习惰性,不思考,不刻苦,而是先从自身做起,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模式,从“根”上改变数学的学习。
第一个变化是备课,根据知识的特点来选择呈现的内容,教师备课不能离开备课的根本,备课是将一件要做的事做好的预设方案,要考虑到每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细节,并有措施和内容。在备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相当纯熟外,教师的头脑中应该始终跳跃着学生的形象,即,想着学生备课,教师为学生备课。在谈备课效果时,教案的重要性是相当大的。
第二个变化是课前,课前留出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了解有关本节课的大概,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学生自己找出至少三个问题,带着问题上课,例如在上必修一第二章《函数》中的指数函数时,让学生找出与指数函数有关的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的发现令人惊喜,一名学生说出不同级地震的能量变化与指数函数有关,并且指出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十倍,在课上我就用准备数据给出地震级数与能量的函数关系,学生听课明显更有兴趣了。
第三个变化是课堂上,由教师主讲变为与学生合作讲解,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讲出来,开始时学生很多都是突发奇想的说方法,纠正其中部分错误结论用了很长时间,后面我让学生提前验证,鼓励结论正确的发放,这样就避免知识讲解拖沓,学生也愿意提前准备了。
第四个变化是课末总结,我擦掉黑板上的知识点和公式,让学生重新板书总结。一方面巩固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
第五个变化是在试卷评讲时,我把原来的流水账的讲法改成前半节课学生订正错误,后半节课合作讲解,学生能讲清楚的,易错的题目交给学生,其余的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老师讲解。一方面学生有了二次做题的机会,同时也得到了同一题目的不同方法,开阔了学生视野。如果统计高中的三年时间,差不多有一年都是在做已经做过的题目,让学生独立纠错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除了在实际中的做法外,在教学中也应注意一些潜移默化的思维品质。
情境式教学: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对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数学概念和方法上,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灵活变换: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变迁,引导学生随着由浅到深问题的解决,渐渐适应较为复杂的问题,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看待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变能力。
形象展示:数学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正好符合数学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媒体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美感: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凡是学校所学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 数学美通常不像艺术美那样显露和鲜明,因而,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但我们仔细留心观察,便能发现数学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利用这些因素,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激励。同时,还能利用这些因素,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比如,将数学中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用非常简单的一个公式、一个方程或一个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这体现了数学式的美。有许多数学几何图形,其本身就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三角形、正多边形、抛物线、双曲线、圆等就是如此。这体现了数学形的美。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体现了数学中的语言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疑难的问题分解化,把未知的问题已知化,体现了数学的思想美。从众多的解法中寻求一种最简洁的解法,体现了数学的解法和技巧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思维定式,从众多的解法中寻求一种更为直观、简洁、漂亮的解法,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现象的绚丽多姿,方法的丰富多彩,而且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提高了创造数学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增进学习能力,数学更是首当其冲,教师只是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阶段的一个元素,但是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的学生却不计其数,我们有着怎样的责任让我们的工作更具创意、更有实效啊!为了让我的学生微笑着从我的课堂中走出去,我愿竭力创造我的特色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改革;数学创新;方案
高中的数学课堂不同初中,学生不再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也少了课后的寻根究底的追问,我在数学教学中,接触到的学生大多反映数学难,上课也在听讲,课后作业也是认真完成,为什么成绩总不理想?随着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如下问题:1、数学课堂模式长久不变,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方式基本一致,从课前引入到课上讲解,从课堂练习到课后作业一成不变;2、学生学习知识一般在老师的掌控范围,教师的引导教学、指导练习、提示分析,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已经习惯于顺着老师安置的梯子向上攀爬,一旦考试时出现新的知识变形就无从下手;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上课时等着老师讲解新课,课后按照课上知识做作业,一副“要我学”,十分被动。
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学生有学习惰性,不思考,不刻苦,而是先从自身做起,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模式,从“根”上改变数学的学习。
第一个变化是备课,根据知识的特点来选择呈现的内容,教师备课不能离开备课的根本,备课是将一件要做的事做好的预设方案,要考虑到每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细节,并有措施和内容。在备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相当纯熟外,教师的头脑中应该始终跳跃着学生的形象,即,想着学生备课,教师为学生备课。在谈备课效果时,教案的重要性是相当大的。
第二个变化是课前,课前留出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了解有关本节课的大概,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学生自己找出至少三个问题,带着问题上课,例如在上必修一第二章《函数》中的指数函数时,让学生找出与指数函数有关的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的发现令人惊喜,一名学生说出不同级地震的能量变化与指数函数有关,并且指出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十倍,在课上我就用准备数据给出地震级数与能量的函数关系,学生听课明显更有兴趣了。
第三个变化是课堂上,由教师主讲变为与学生合作讲解,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讲出来,开始时学生很多都是突发奇想的说方法,纠正其中部分错误结论用了很长时间,后面我让学生提前验证,鼓励结论正确的发放,这样就避免知识讲解拖沓,学生也愿意提前准备了。
第四个变化是课末总结,我擦掉黑板上的知识点和公式,让学生重新板书总结。一方面巩固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
第五个变化是在试卷评讲时,我把原来的流水账的讲法改成前半节课学生订正错误,后半节课合作讲解,学生能讲清楚的,易错的题目交给学生,其余的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老师讲解。一方面学生有了二次做题的机会,同时也得到了同一题目的不同方法,开阔了学生视野。如果统计高中的三年时间,差不多有一年都是在做已经做过的题目,让学生独立纠错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除了在实际中的做法外,在教学中也应注意一些潜移默化的思维品质。
情境式教学: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对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数学概念和方法上,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灵活变换: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变迁,引导学生随着由浅到深问题的解决,渐渐适应较为复杂的问题,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看待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变能力。
形象展示:数学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正好符合数学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媒体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美感: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凡是学校所学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 数学美通常不像艺术美那样显露和鲜明,因而,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但我们仔细留心观察,便能发现数学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利用这些因素,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激励。同时,还能利用这些因素,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比如,将数学中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用非常简单的一个公式、一个方程或一个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这体现了数学式的美。有许多数学几何图形,其本身就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三角形、正多边形、抛物线、双曲线、圆等就是如此。这体现了数学形的美。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体现了数学中的语言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疑难的问题分解化,把未知的问题已知化,体现了数学的思想美。从众多的解法中寻求一种最简洁的解法,体现了数学的解法和技巧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思维定式,从众多的解法中寻求一种更为直观、简洁、漂亮的解法,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现象的绚丽多姿,方法的丰富多彩,而且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提高了创造数学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增进学习能力,数学更是首当其冲,教师只是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阶段的一个元素,但是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的学生却不计其数,我们有着怎样的责任让我们的工作更具创意、更有实效啊!为了让我的学生微笑着从我的课堂中走出去,我愿竭力创造我的特色高效课堂!